近日,一種新興寫真形式——“虹膜寫真”,也叫“瞳孔攝影”,在市場上悄然興起。很多消費者和商家在社交平臺發(fā)布寫真照片并配上浪漫文案,也有情侶也將其作為一種情感見證。然而,很多網(wǎng)友看到后,擔憂地發(fā)出了三連問:會不會傷眼睛?會暴露個人信息嗎?拍攝是否侵犯隱私?(12月12日央視新聞)
“虹膜寫真”聽著很新鮮,其實就是通過微距鏡頭捕捉人眼虹膜紋理細節(jié)和色澤,再通過特效處理、變換顏色等,處理成各種各樣極具想象力的圖案,如火山、行星等。在“獨一無二”“無法復刻”等字眼吸引下,許多消費者去拍攝“虹膜寫真”,他們或為了追逐個性化、差異化,或想要留下一些紀念,并未充分意識到“虹膜寫真”潛在的隱私風險。
然而,針對網(wǎng)友發(fā)出的三連問,也不可忽視。一是,拍攝“虹膜寫真”會不會傷眼睛?一般來說,拍攝“虹膜寫真”不會對人眼造成傷害,但由于拍攝瞬間往往需要強光照射,若光線過于強烈,還是有可能對視網(wǎng)膜造成光損害。
二是,拍攝“虹膜寫真”會暴露個人信息嗎?對此,有專家指出,虹膜圖像采集需特定的虹膜采集儀支持,對設備的要求較高,“虹膜寫真”的微距鏡頭可能無法完成。也就是說,“虹膜寫真”與虹膜生物認證在技術原理等方面并不完全相同??杉幢闳绱?,也不排除有部分別有用心之人利用“虹膜寫真”照片,結合相關技術手段對虹膜生物認證系統(tǒng)進行破解。因此,消費者還是盡量不要將“虹膜寫真”公開。
三是,拍攝“虹膜寫真”是否侵犯隱私?這需要視情況而定。若“虹膜寫真”單純作為藝術品,并經(jīng)消費者本人同意拍攝,便不涉及侵犯隱私;若商家若利用拍攝底片,獲取不法利益,則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,需要承擔相應責任。
基于此,在拍攝“虹膜寫真”前,消費者與商家應簽訂合同,明確底片不用于非法商業(yè)用途,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;消費者也不必盲目跟風,冷靜分析其中風險后,再抉擇是否拍攝“虹膜寫真”。
目前,對于“虹膜寫真”等新興事物,規(guī)范尚存諸多空白和不足,即便出現(xiàn)隱私泄露事件,執(zhí)法部門恐怕難以有效采取措施,對不法商家進行處罰,這就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相應法律法規(guī),如此才能規(guī)范新興事物發(fā)展。
當然,對于“虹膜寫真”,公眾也不必過于嚴肅,這是因為消費市場有自凈、篩選能力。大浪淘沙,這些年來,真正脫穎而出的新興事物并不多。因此,消費者也應該相信,若是新興事物不規(guī)范、有隱患,它們的生命力也不會太強,最終甚至會被市場淘汰。
任何時候,都應該注意個人隱私保護,在此基礎上,才能更好地求美、求個性化。
虹膜寫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