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紅嬋(左)與陳芋汐(右)圖源:人民網(wǎng)微博
臨空躍起、翻轉(zhuǎn)、入水......陳芋汐近乎完美地完成了2022國際泳聯(lián)世錦賽女子單人10米跳臺比賽的最后一跳,也以總分417.25斬獲該項目金牌。
其實,這并不是她第一次站上這座領(lǐng)獎臺。早在2019年剛剛進入國家隊四個月時,首次參加世界大賽的陳芋汐,就在韓國光州一舉奪魁。如今,這位不滿17歲的小將,再一次向世界證明了自己。
與全紅嬋的“良性競爭”
同作為中國跳水“夢之隊”的新生代力量,陳芋汐與全紅嬋常常會被拿來“比較”。
而這次世錦賽,兩人在單人項目中是對手,在雙人項目中又將首次搭檔,這樣的搭配,更吸引了不少關(guān)注。
誰將在單人項目奪冠?合作時又該如何平衡對手與隊友的關(guān)系?面對賽前采訪時的種種提問,陳芋汐的回答是“良性競爭”。
從來到“夢之隊”的時間來看,年長兩歲的陳芋汐也要早一些。當時的她已手握多塊獎牌,是隊內(nèi)的“天才少女”。然而,隨著年紀的增長,她也迎來了每位跳水隊員必經(jīng)的一道坎——“發(fā)育關(guān)”。
女子10米臺選手的“發(fā)育關(guān)”,一直是一個難題。身高的迅速增長,也讓她們控制身體的難度變得更大。
2020年10月,全國跳水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、世界杯選拔賽第一站,初出茅廬的全紅嬋以耀眼表現(xiàn)奪得了女子單人10米跳臺冠軍,而陳芋汐僅獲得季軍。
陳芋汐回憶,那時她特別煩躁,“一到比賽就跳不好”。生長期的身體不適與優(yōu)秀同輩帶來的壓力,讓她一時間有些無措。
然而,也正是因隊里有了像全紅嬋這類優(yōu)秀的對手,讓陳芋汐更加堅定。在那之后,陳芋汐的訓練愈加刻苦。為了控制體重,她一天上六七次秤,“對自己的自制力,也是比較好的鍛煉”,她說。
回到這次世錦賽,端午節(jié)期間,中國跳水隊進行了世錦賽前的最后一次測驗。盡管在單人項目中兩人各顯身手,成績也不遑多讓。但在合作項目上,兩人不斷磨合,幫助對方排解壓力。在這個過程中,兩個人都付出了不少。
面對賽前采訪的鏡頭,陳芋汐這么談兩人的現(xiàn)狀。她說:“我覺得我們倆算是良性競爭,有競爭才有提升。無論是她比得好或者我比得好,我們都會以平穩(wěn)的心態(tài)去面對比賽和成績,希望大家都能發(fā)揮出好的水平。”
陳芋汐(左)與全紅嬋(右)圖源:新華社微博 攝影 鄭煥松
怕水的孩子站上了跳水臺
很難想象,如今從10米跳臺輕松入水的陳芋汐,小時候是個怕水的孩子。
和許多跳水運動員一樣,陳芋汐也是先接觸了體操,才被選入跳水隊。她生于一個體操世家,從祖父到父親再到母親,不是具有體操運動員經(jīng)歷,就是正在從事體操事業(yè)。因此,她的童年,也總是“泡”在體操館里:彈網(wǎng)是她的玩具,操房則是她的游樂場。
然而,那時的陳芋汐,卻并不“皮實”。她體弱多病,連喝牛奶都會過敏,用她爸爸的話來說就是“別人感冒她發(fā)燒,別人發(fā)燒她住院”。由此,父母讓她嘗試些體操運動,也只是存了強身健體的想法,并不曾給她規(guī)劃走體育專業(yè)的路。
但令人沒想到的是,陳芋汐雖看著虛弱,肌肉神經(jīng)卻十分發(fā)達。同樣學動作,她總能用最短的時間學會,并且高質(zhì)量完成。
這樣練體育的好苗子,很快就被當時的上海跳水隊領(lǐng)隊史美琴,慧眼相中了。然而,剛進入跳水隊的陳芋汐,卻沒有像喜愛體操一樣迅速愛上跳水。
“最開始的時候,真的很害怕。”說起那時的感受,陳芋汐提到的關(guān)鍵詞是“怕”。第一次上跳臺,是在陳芋汐六歲左右。當時的她站在高處,望著泳池藍汪汪的水波,有些邁不開腿。后來,是教練一點點地給她鼓勵,才將她送進了跳水運動的大門。
2017年,紀錄片《走出榮耀》記錄了11歲的陳芋汐第一次試跳五米跳臺的206C動作(向后翻騰三周)的畫面:她躍起,翻騰,突然身體不聽使喚地在兩周半時打開了,“砰”,臉沖著水徑直地摔了進去。
這樣的入水,對跳水運動員來說是糟糕的——不僅丟分,還會受傷。
畫面中,從水里爬上來的陳芋汐鼻頭凍得紅紅的,身體打著哆嗦望向教練余曉玲。余曉玲指出了她的問題,“害怕”。
害怕能怎么辦呢?練唄!那段時間的陳芋汐,每天都在苦練中度過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三堂課后,陳芋汐學會了這個動作。“找到感覺了!”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喜悅,戰(zhàn)勝了對水的恐懼。
兒時的陳芋汐 圖源:《走出榮耀》紀錄片截圖
后來,5米、7米、10米,隨著跳臺難度慢慢增加,陳芋汐學會的難度動作也越來越多,在教練的鼓勵下,她看到自己的進步,也漸漸在跳水中找到了愉悅感。
登上電視里的奧運獎臺
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20東京奧運會,十三個春秋流轉(zhuǎn),當年在電視機前仰望賽場的小女孩陳芋汐,已然成為了賽場上的主角。
2008年,陳芋汐3歲。整整一個夏天,她守在電視機前,看每一場比賽和每一次的頒獎典禮,還會跟著運動員們一起唱國歌、看升旗。
每次看到中國選手登上奧運會冠軍領(lǐng)獎臺,陳芋汐都會對著電視機昂首挺胸,小小的拳頭緊握著放在胸口。
一幅幅運動場上的畫面,在年幼的陳芋汐心中種下了一顆顆種子,而對閃閃發(fā)光的耀眼金牌的向往,也就此裝在她的心里。
入選“夢之隊”后的陳芋汐,對奧運金牌的向往變得更加具體。當時的她,已手握全國賽與世錦賽金牌,奧運金牌仿佛已在向她招手。
陳芋汐獲得的部分獎牌 圖源:澎湃新聞 朱偉輝 圖
然而,心里越是重視一件事,越容易緊張。
東京奧運會女子雙人10米跳臺的比賽現(xiàn)場,陳芋汐至今還記憶猶新。“看著別人比賽沒有什么難度,好像很簡單,自己站上去就不是那么回事兒了。”
登上跳臺前,陳芋汐同搭檔張家齊在底下排演動作,陳芋汐緊張地連裁判員吹哨之后要發(fā)的口號“走轉(zhuǎn)一二”,都念了兩遍,生怕有什么錯漏。
上了跳臺后,這份緊張也沒消減幾分。當時的陳芋汐,用她自己的話來說“緊張得手都麻了,走個路都要做模仿。”
好在憑借往日的艱苦訓練,與兩人磨合后形成的默契配合,兩位小將全程表現(xiàn)完美,憑借363.78的總分毫無爭議地奪得了冠軍。這讓陳芋汐想了十多年的奧運金牌,終于拿到了。
張家齊(左)與陳芋汐(右)站在領(lǐng)獎臺上 圖源:人民視覺
值得一提的是,陳芋汐從小就視為偶像的吳敏霞,在萬里之外的國內(nèi)見證了這一幕。
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上,彼時10歲的陳芋汐看著電視里的師姐站上冠軍領(lǐng)獎臺時,曾許下了奪得好成績的承諾。而隨著東京賽場上的優(yōu)異表現(xiàn),這份承諾已然兌現(xiàn)。
吳敏霞在陳芋汐家觀看決賽直播并接受采訪 圖源:澎湃新聞
曾有人問她,未來能否成為跳水屆傳奇,她只是說,“把過程做到最好,讓過程不后悔,對我來說就是最棒的了。”
資料來源:《環(huán)球人物》雜志、新華社、澎湃新聞